牢记总书记嘱托 弘扬教育家精神 守好关键课程阵地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党员思政教师观“9·3”阅兵有感
日期:2025-09-05 08:46:13  发布人:010222  浏览量:58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 程子恒

讲好强军思想,关键在于实现从“政治话语”到“教学语言”再到“个人认同”的创造性转化,使其可感、可知、可悟。首先,要坚持立根固魂,讲清“听党指挥”的军魂所在:从“三湾改编”“古田会议”讲起,说明“党指挥枪”是如何成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要明确使命担当,讲透“能打胜仗”的核心要义:重点讲阅兵装备从“无”到“有”,从“借鉴”到“自研”的飞跃,背后体现的是科技兴军战略和自主创新的决心。最后,要擦亮精神底色,讲活“作风优良”的传承与力量:讲述“排雷英雄”杜富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感人故事,激励青年学生矢志报国的坚定决心。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师 陈美琦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是对这段历史的庄重铭记与致敬。

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一、教学内容融入:仪式中的老兵们,他们是抗战的亲历者与幸存者,代表着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整齐的受阅部队展现出中国军队的强大力量,象征着中国如今的崛起与复兴;先进的武器装备彰显中国国防实力的提升,这是对先烈们的告慰,也宣示着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这些案例可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第一专题。

二、实践活动融入:引导提醒学生参观思政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完成思政课实践活动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 陈紫嫣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团大战纪念馆考察时深情寄语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这为我们讲好抗战故事、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把握其形成脉络与思想内核,使其真正转化为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挺膺担当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

要从历史维度思考“是什么”的问题,明确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过程及丰富内涵。这是推动伟大抗战精神入脑入心的前提和基础。在授课时,需结合抗日战争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及英雄事迹,从全民族抗战实践角度,讲清楚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围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内容,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切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明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及其对世界和平的深远影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科学看待抗战时期的许多问题, 例如:统一战线、国共关系、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沦陷区和伪政权、战时外交、战时经济、战时思想文化等系列重要问题, 都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非常关心而又很难讲清楚的重要事项, 需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深入分析研究,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存在。

二是要从现实维度思考“为什么融”的问题,明晰融入的必要性与目标,彰显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这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找准伟大抗战精神与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生活痛点、社会热点的契合点使学生认识到其对国家发展以及青年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尤其要用其批驳当下的错误思潮,如在讲授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时,通过史实呈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使学生自觉抵制歪曲历史和丑化英雄的现象,引导学生增强斗争精神,确立“四个自信”;讲授人生观时,通过讲述抗战时期革命烈士的人生选择来批驳新自由主义思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权力的限度,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成就个人梦,涵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通过阐释伟大抗战精神中坚忍不拔、敢于斗争等特质,与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一新时代青年品格的内在联系,引导青年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担当之志。发挥其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的强大力量,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信心,自觉与“躺平”“摆烂”等消极心态划清界限。还要坚持以史为鉴和面向未来的原则向学生讲明,牢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动力。

三要从方法维度思考“怎么融入”的问题,创新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课内,可以充分用好阅兵、抗战历史的主题展览以及《南京照相馆》等反映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艺作品等影视资源,数字博物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激扬爱国情怀,增强忧患意识、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沉浸式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深化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党史信仰中汲取奋进力量;通过阅兵式呈现的作战力量、新型武器等最新素材以及阅兵式筹备背后的故事等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伟大抗战精神在当代的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改革创新的历程。课外,通过思法课的实践教学(寻访记)拉近伟大抗战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的时空距离感,如组织实地参观,带领学生走进抗战纪念场馆、主题展厅等,借实物实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具象化呈现,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参观中深化理解。开展宣讲研究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抗战精神宣讲、主题研究等活动,鼓励其通过访谈抗战老兵、收集和整理地方红色资源等方式,变“被动聆听”为“主动探寻”,在思想碰撞中汲取奋进伟力。(文/思政部 复审/赵红 终审/张邢宇)


核发:010222 点击数:58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苏ICP备09032922号

版权所有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宣传部主管

学院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殷村职教园和裕路1号 邮编:213147